广东观察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
当前位置:广东观察网新闻观察各地新闻

让科普之翼更为有力

时间:2018-12-14 10:18:21    整理:Admin

  科学素质是决定人思维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国民科学素质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国家创新能力的社会基础,关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尤其在我国,科学是近代舶来品,国民科学素质也非自发涵养而来,科普工作更成利害攸关的紧要任务。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实现了从自发到有组织有计划、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05年的1.62%、2010年的3.27%、2015年的6.20%,逐步提高到2018年的8.47%。

  与此同时,科普发展理念从普及向传播、再向参与不断转变。由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和数字科技馆构成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基本建立,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推动科普更加公平普惠,成为人人可以享有的公共产品和发展权利。以上种种,都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很多实际问题上,我们还是时常暴露出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的欠缺。比如,面对核能、PX项目、转基因等社会事件引发公众关注的热点科普话题,科学界的声音往往显得微弱、迟缓和被动,有些事件甚至陷入双方无法理性对话的逻辑怪圈。再如,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亦可能无法辨识反科学、伪科学的流言和谣言。

  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无法对实际问题做出客观判断;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也不等于有基本的科学素质,我国科普工作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在进一步加大科学知识普及力度的同时,更要强调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理念。

  科普工作需要高水平专业人才,其科学性和我国公众对科学权威的信赖,决定了每位科研人员对科普工作责无旁贷,广大科技工作者是我国科普事业的倚靠力量。当前,科研人员评价机制普遍缺乏对做科普的认可和激励,亟须完善科普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建立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广泛调动知识界做科普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个重要论断,明确了科普工作支撑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科普工作的方向:不仅要继续创造出好的科普产品,启迪民智、提升公民素质,让公众普遍享受到科学带来的福祉;更要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公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主人,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中有作为、有担当。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让科普之翼更为有力 文章
热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