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西南边陲察隅地区:物阜民丰的耕读之乡
中新社林芝察隅1月29日电 题:探访中国西南边陲察隅地区:物阜民丰的耕读之乡
中新社记者 江飞波 赵延 何蓬磊
没有高原的冷冽之感,冬日西藏林芝察隅河上游峡谷间惠风和畅,两侧的松林青翠、雪山高耸入云。藏族、珞巴族、汉族等10个民族和僜人和谐聚居于周边的村落,怡然自乐。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 />图为1月28日,察隅县上察隅镇荣玉村一隅。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林芝市察隅县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南面是缅甸及印度。“这里海拔低,是西藏为数不多可以种植水稻的地区,而且林下资源丰富,盛产野生木耳、羊肚菌和天麻等。”1月28日,上察隅镇荣玉村村民阿迪对中新社记者介绍。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一部门主管刘庆说,他最早于2011年代表公司到察隅对荣玉村进行帮扶。他发现,由于地理、交通、信息等原因,这里丰富的物产难以“走出大山”为村民们带来现金收入,那时,大部分村民过得并不富足。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村民们当时还在使用牛耕田,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刘庆说,驻村工作队根据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帮扶计划,同时为村里筑路,提供适合山区使用的微耕机设备等,提高当地的生产效率。
近年来,西藏官方也逐渐提高察隅、墨脱、错那等边境县民众的补贴,政策性收入成为当地人生活兜底和摆脱贫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系列帮扶、补助以及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等举措,使得西藏察隅等边境地区民众日渐富裕。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1月28日,察隅县上察隅镇荣玉村阿迪(右一)一家在新居前合影。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在走访时,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察隅县上察隅、下察隅两镇,因当地气候适宜,当地农民家的院落中均种有观赏性盆栽,且以兰花居多。在中国,兰花代表质朴文静,通常以“兰章”比喻诗文之美。
干净宽敞的院落、造型别致的盆栽以及藏文书法字帖等,相较于普通农村,察隅民众拥有崇文之风。村民阿迪家有3个孩子,其两个女儿均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荣玉村数公里外的西巴村、松林村等村落,大学生比例也比较高。
“我们村有50多户家庭,目前在读大学生有18人,加上已经毕业、工作的大学生有21人,合计39人,几乎户户都有大学生。”松林村党支部书记知列说,村里已连续多年没有辍学情况。
他认为,年轻一代的察隅人接受高等教育,既可有效阻断贫困向下一代传递,也有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图为1月28日,航拍察隅县上察隅镇西巴村。 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23岁的卫央是一位僜人,2020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察隅,在僜人聚居的西巴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她说,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向村民们进行科普教育,为村子的建设出谋划策。
卫央不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却是第一位主动回到村里工作的。卫央说,“我的工作时间不长,但能用绵薄之力帮助家乡发展、村民生活富足,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完)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