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到大理洱海寻找“诗和远方”,可这里的客栈怎么关了大半?
老外到大理洱海寻找“诗和远方”,可这里的客栈怎么关了大半?
云南大理的“苍山雪,洱海月”是许多文艺青年向往的诗和远方。然而,1996年和2003年两次蓝藻大规模爆发和水质的急剧恶化,令洱海这颗“高原明珠”骤失光彩。警铃拉响,一场抢救洱海的行动开始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洱海治理得怎么样了?带着这个问题,中国日报外籍记者肖恩来到了这里。
洱海客栈的阵痛与蜕变
洱海边有许多文艺舒适的客栈和民宿,来此旅游的人总会选一家喜欢的住下,享受几日宁静时光。
然而,几年前,大批洱海客栈却被关停整顿,原因是什么呢?
肖恩来到洱海边的双廊镇,与当地客栈老板江措措聊了聊。
江措措来此地7年了,他回忆起洱海旅游业井喷发展的那几年,客栈和饭馆扎堆开业,游客激增。
“当时这些街道、巷道里全是人,每天拉行李的声音,轮子‘咔咔咔咔’响,巷道里全是这个声音。”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生活废水的排放,当地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可能是人来得太多了,管道的负荷跟容量承载不了,有时候我们那些井盖儿都会爆污水出来。”
再加上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洱海的水质亮起了“警示灯”。
“当时这边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就像上面飘着层绿色的油似的。”
这样的变化令人心痛。2017年,大理州政府发出史上“最严治理令”,洱海流域核心区的2000余家餐饮客栈全部停业整治。
一个急刹车,拉住了过度开发的旅游业,也使得游客锐减,昔日游人如织的洱海小镇变得冷清。
然而,短期的阵痛换来的是当地旅游业的蜕变。
2017年4月以来,洱海关闭餐馆客栈2498家,目前已恢复营业1791家。
“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洱海边考察时,殷切叮嘱当地干部。
他要求“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牢记嘱托,大理全面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
为抢救洱海,2015年以来,大理累计投入183.36亿元,构建了覆盖整个洱海流域的环湖截污体系,其中包含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135座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461.6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2.07万个化粪池。
这一体系如同巨网,遍布深入每家每户。
家家户户的厨房、厕所、洗涤和家畜家禽圈棚产生的生活污水,都会进入到污水收集管网,从当地人称为“毛细血管”的支管流入总管道,最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肖恩实地探访了洱海流域的一家污水处理中心,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
该厂负责人李亚萍展示了生活污水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样品。
经过处理后的尾水无色无味,可用于缺水山村的灌溉以及面山绿化。
据了解,目前大理市污水收集处理率已由50%提高到96.1%。
除了截污治污,当地的农业也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
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在洱海流域内全面禁止种植,含氮磷化肥也被禁止使用,推行有机化肥替代。
2018年,当地减少大蒜种植面积10.18万亩。政府将私人土地流转出来,承包给知名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
洱海清,大理兴
如今在大理,保护洱海、保护环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人都懂得“洱海清,大理兴”的道理。
大理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对肖恩说:
“目前为止,我们整个村子都发生了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洱海保护的宣传,家家户户有责任制。现在我们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家家户户小桥流水。”
在全民保护洱海的氛围下,大理州政府的洱海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8年,洱海全湖水质7个月II类,5个月III类,这是2015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今年洱海全湖水质1-5月达II类,6-7月随着雨季来临保持在III类。近岸水域观感清澈,没有大规模蓝藻爆发。
不过,洱海的水质仍然不稳定。要让这颗“高原明珠”回归澄净透亮的样子,依旧任重道远。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如何把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大理人还在探索,并已做好全力奋战的准备。
免责声明:
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删除.